长沙楚墓帛画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长沙楚墓帛画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帛画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出土于战国中晚期楚地,保存完整的是湖南长沙出土的两件。

一幅定名为《人物龙凤》的画帛于1949年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纵31厘米,横22.5厘米。画面中部偏右下方绘一侧身伫立的妇女,其身着缀绣卷云纹的宽袖长袍,袍裾曳地状如花瓣,发髻下垂,顶有冠饰。在她的头部前方即画的中上部,有一硕大的凤鸟引颈张喙,双足一前一后,作腾踏迈进状,翅膀伸展,尾羽上翘至头部,动态似飞。画面左边自下而上绘一只张举双足、体态扭曲向上升腾的龙。

一幅定名为《人物御龙》的画帛在1973年重新清理。20世纪40年代被盗的长沙子弹库楚墓时出土,纵37.5厘米,横28厘米。画面正中绘一侧身执缰的男子,头戴高冠,身穿长袍,腰佩长剑,正驾御着一条状似舟形的长龙。龙首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供男子伫立,龙尾上部站着一只长颈仰天的鹤,龙首下部有一向左游动的鲤鱼,人物上方正中画一华盖。

两幅帛画的功用、主题、造型观念和方式都较接近,表明它们是当时楚国绘画的一种普遍样式。在中国美术史上,它们也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绘画作品。

考古专家证明,子弹库的墓主为40岁左右男性,墓主的头骨与画中的人物头部特征相似,再联系西汉长沙马王堆帛画中主人与女性墓主的关系,一般认为两幅帛画中的人物都是墓主肖像。他(她)们分别被画成驾御游龙和由龙凤导引飞翔升腾,意在表示死者灵魂不朽,升归天国。这种主题反映了当时楚国流行的引魂升天意识。龙、凤、鹤等动物不仅是孤立吉祥象征,而且因其在画面上的位置,显示出它们引导、承载墓主升天的功能。子弹库帛画位于椁盖板下、隔板之上,表明帛画性质与文献记载的铭旌相似。

曾经有著作记录先秦肖像画创作的史实,这两幅帛画提供了例证。画中的人物比例适当,以侧面造型体现肖似于人物的头部特征,通过当时代表性的人物服饰和动态体现人物的神情。《人物龙凤》中的女性体态修长,宽阔的长裾衬映出秀细的腰,略微前倾的姿势使祈愿的心理显得含蓄。《人物御龙》中的男性躯体直立,较为强壮,高冠与长剑点明了男子理想的装束,动态中蕴含着自信的风貌。

帛画的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如在女性唇与袖上施点朱彩。细如游丝的墨线传达了物象的整体形貌,也在男性衣袍等部分表现出质地感,更为重要的是线条贴切地表现了创作意图所需要的物象运动感,龙、凤鸟、有羽葆的华盖等都因线条飞扬、舒展而呈现出游动、腾踏、飘浮的各种意态。

 

相关知识 - 技法

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是流行在中国北方的民间的一种年画品种。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印制精细,题材样式丰富,画店众多,资力雄厚,在中国木版年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国画知识

清代宫廷绘画

清代宫廷绘画的分期、清代宫廷绘画的画家、清代宫廷绘画的作品。中国清代时期的宫廷画家创作的作品及由此形成的流派和风格。
 国画知识

战国绘画

战国绘画:历史发展、绘画的记载、绘画实物:绘画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画家和匠师以汉族为主,同时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
 国画知识

秦汉绘画

秦汉绘画的发展、绘画遗存及其绘画成就与影响:绘画的广泛应用于宫室屋宇和墓室,无疑是在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绘画极大程度上拓展了中国绘画所表现题材和领域
 国画知识

明代时期的绘画

明朝时期绘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明代时期的画论著述比以前的丰富,不仅画史、画论众多,还出现了丛书辑录,题跋、笔记也多成为专集。
 国画知识

清代时期的绘画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清代的民间绘画以乾隆、嘉庆年间最发达,尤其是在工商业经济繁荣的小城镇。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