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和思想渊源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

这些绘画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使用朱、绿、黄、橙、紫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因而壁画色彩历久不变,发现时一般都很鲜艳。造型手法上继承春秋晚期以来的写实而夸张的传统,在绘制技巧上则发展了战国至西汉早期宫廷壁画和帛画上所见的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涂施色的手法。前期技法还比较单一,到东汉晚期,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有的画面如望都1号墓的属吏人物还使用了渲染法。在构图上,它已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的形式,注意讲求比例和透视关系。这些成就,为中国绘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绘画的思想渊源

汉墓壁画之所以盛行,主要是统治者提倡孝道和厚葬,产生“事死如事生”的思想。特别是东汉时期实行察举孝廉的制度,是人们踏上宦途的必经之路。因此,所谓“崇饰丧祀以言孝,盛饷宾客以求名”的风气四处弥漫,厚葬之风越演越烈。很多人竭家所有,为父母或自己修建坟墓,在模拟生人居住的地下墓室壁面上,大量绘制表现生前权势、威仪和财富的生活及历史神异形象,以期获得“孝”的声誉,有利于仕宦之途,这就是汉墓壁画盛行的社会根源所在。

 

相关知识 - 技法

明代时期的绘画

明朝时期绘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明代时期的画论著述比以前的丰富,不仅画史、画论众多,还出现了丛书辑录,题跋、笔记也多成为专集。
 国画知识

清代时期的绘画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清代的民间绘画以乾隆、嘉庆年间最发达,尤其是在工商业经济繁荣的小城镇。
 国画知识

长沙楚墓帛画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帛画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出土于战国中晚期楚地,保存完整的是湖南长沙出土的两件。一幅定名为《人物龙凤》,一幅定名为《人物御龙》。
 国画知识

战国时期楚帛书图像

战国时期楚帛书图像:在1942年被盗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横38.7厘米,纵47厘米。帛书的四周绘有12个神像,每边三个,均头部向内,足部向外
 国画知识

汉代墓室壁画

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汉代墓室壁画的分期与分区;汉代墓室壁画的区域类型特点。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画知识

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

古代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一般有几类?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大致归纳一下,可以分为七类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