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千秋墓壁画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卜千秋墓壁画

 

中国西汉墓室壁画。1976年6月发现于河南省洛阳市面粉厂院内。1986年后存洛阳市古墓博物馆。墓葬年代约当西汉中期稍后的昭帝、宣帝时期(公元前86—公元前49年)。

 

此墓壁画的所在位置及其幅面款式,与其他汉墓壁画有所不同。它的主体部分画在屋脊处由20块特制的小型长方形空心砖并列拼成的狭长带状平面上,画面朝下,与墓的底面平行。狭长带状画面的两端,至前后两山花处,分别折而向下。其折向后壁山花的一段,幅面向左右扩展,而呈梯形。

 

壁画内容是男女墓主人分别乘龙持弓、乘三头凤鸟捧金乌,以持节仙翁为前导,在各种神兽的簇拥下,飘然升仙的情景。天界神灵有人首鳞身的伏羲和女娲,以金乌为标志的太阳和以桂树蟾蜍为标志的月亮,代表天地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神。此外还有主“索室驱疫”的方相氏、人首鸟身的仙人等。

 

此墓壁画的绘制,与其他汉墓壁画也有所不同。它不是画工在砌就的墓室内所画,而是先在地面上,把砖排列编号,粉刷绘制之后,再依次砌筑到墓室里去的。由于地面上有较墓穴里远为宽敞便利的环境条件和充足的光线,能充分发挥作者的技能,所以此墓壁画比迄今所见任何汉墓壁画更为精工,设色用笔都代表着汉代绘画的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关知识 - 技法

清代时期的绘画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清代的民间绘画以乾隆、嘉庆年间最发达,尤其是在工商业经济繁荣的小城镇。
 国画知识

长沙楚墓帛画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帛画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出土于战国中晚期楚地,保存完整的是湖南长沙出土的两件。一幅定名为《人物龙凤》,一幅定名为《人物御龙》。
 国画知识

战国时期楚帛书图像

战国时期楚帛书图像:在1942年被盗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横38.7厘米,纵47厘米。帛书的四周绘有12个神像,每边三个,均头部向内,足部向外
 国画知识

汉代墓室壁画

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汉代墓室壁画的分期与分区;汉代墓室壁画的区域类型特点。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画知识

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

古代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一般有几类?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大致归纳一下,可以分为七类
 国画知识

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和思想渊源

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绘画的思想渊源。前期技法还比较单一,到东汉晚期,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 主要是统治者提倡孝道和厚葬,产生“事死如事生”的思想。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