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中国东汉墓室壁画。1972—1973年发掘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一号汉墓内。壁画分布于该墓前、中、后室及耳室的壁面上,自底部10厘米以上满壁均绘,共46组、57个画面,总面积约百余平方米。

 

壁画的内容主要是墓主人一生的经历,着重描绘墓主从举孝廉、郎、西河长史、行上郡属国都尉时、繁阳令到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仕途生活。在画面分布上,前室以出行图为主,甬道上方四个宽阔的壁面上描绘了墓主历任各职、升迁出行的庞大车骑队列,其余壁面分别描绘幕府门廊、谷仓、弩库等建筑及其空间中的人物活动;中室主要是繁华的县城、府舍图、众多的历史、神话人物及祥瑞形象;后室则表现墓主晚年的家居生活及庄园景象;三个耳室画了各种奴仆的劳作场面。全画虽依墓室结构分组,情节跌宕,但均统一在集中的主题与慎密的整体布局中。

 

这个墓室的壁画内容相当丰富,是已经发掘的汉代壁画墓中所罕见的。它们的珍贵还在于反映了当时汉族与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部族频繁交往地区的社会生活。画面的视域宽阔,侧重大场面描写,如围绕使持节护乌桓校尉这一情节,分别描绘了车骑相接、浩浩荡荡的出行场面,从繁阳县到宁城途中的居庸关、宁城县及座落其中的幕府图等,尽收边塞百里之景,包括农耕、射猎、畜牧、采桑、运粮、酿造、庖厨、乐舞百戏等的多幅生产、生活画面,记实式地表现出当时的庄园经济情况和地方风俗。孔子及其弟子、80多位古代圣贤和烈女等人物立像,丰富了同类题材的发现数量;五座城市的布局及各类建筑,弥补了此前所缺的形象资料。

 

这些壁画是画在砖壁上抹出的石灰墙面上的,其中大部分的画面上的物象是先经设色,后用墨线勾勒,也有的仅以单线勾描或直接用色渲染而成。造型以生动、洗练为特点,在动态强烈的劳动与乐舞人物中,尤其可见简率飘逸的用笔。数百匹马的造型,因笔迹圆浑和富有弹性而显得生机勃跃。在后室南壁的一幅《庄园图》中,流畅的色线表达出水池中山坡的倒影,透露出画工娴熟的技艺与随意信手的从容兴味。

 

壁画的构图大多是以鸟瞰式的视角作大场面的描写,在情节性的画面里,物象向壁面的上方发展,形成远近层次,暗示出空间效果,使个体形象的平面感消失在运动的趋势中。《出行图》中密集的车骑主从有序,聚散多变;《宁城图》中建筑物的静与人群的动相互衬映,构成画作热烈的气氛,所有这些,标志着西汉以来的绘画传统得到很大发展。大量的榜题墨书说明了壁画情节或物象名称,其分书字体和娟秀的运笔风格,与壁画的用线谐调统一。

 

相关知识 - 技法

战国时期楚帛书图像

战国时期楚帛书图像:在1942年被盗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横38.7厘米,纵47厘米。帛书的四周绘有12个神像,每边三个,均头部向内,足部向外
 国画知识

汉代墓室壁画

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汉代墓室壁画的分期与分区;汉代墓室壁画的区域类型特点。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画知识

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

古代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一般有几类?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大致归纳一下,可以分为七类
 国画知识

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和思想渊源

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绘画的思想渊源。前期技法还比较单一,到东汉晚期,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 主要是统治者提倡孝道和厚葬,产生“事死如事生”的思想。
 国画知识

卜千秋墓壁画

中国西汉墓卜千秋墓壁画:1976年6月发现于河南省洛阳市面粉厂院内。1986年后存洛阳市古墓博物馆。墓葬年代约当西汉中期稍后的昭帝、宣帝时期(公元前86—公元前49年)。
 国画知识

烧沟汉墓壁画

烧沟汉墓壁画:中国西汉墓室壁画,墓主室中有两幅完整的画面。隔墙横楣上的一幅宽0.22米,长2.06米 壁画主要的造型手法是线描,并且侧重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运动感的传达。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