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山汉墓帛画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金雀山汉墓帛画

 

1976年在山东省临沂的金雀山发现了中国西汉的绘画作品,帛画长2米,宽0.42米。

 

全画从上到下分几层描绘了8组景物,又可按照它的内容和性质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的表现。顶部是日月并升,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玉免,日月周围衬以流畅的云朵,日月之下是象征仙境中的琼阁和蓬莱、方丈、瀛洲3座仙山。第二部分从楼阁前的帷幕以下开始,展示了墓主等24人活动的场面,分为5层,分别为侍从向墓主拜候、管弦演奏与歌舞、官吏相迎、纺绩与问医、角抵表演。第三部分是帛画下段,描绘对称奔腾的两条龙,漫漶不清之处似有怪兽。帛画主题与其作为旌幡的功能一致,主要反映了导引墓主升仙的意识。

 

金雀山帛画的结构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相似,但在内容份量上,明显侧重描绘墓主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其中官吏列序、拱手相迎体现了无处不在的“礼”,纺绩、问医场面含有细腻的生活情趣,从中可见该地区当时的社会生活对艺术的影响。帛画的构图采用了纵向分层手法,符合三部分内容衔接构成三个境界的观念。人物造型及用线施彩沿袭了战国时代楚国的绘画风格。绘制方法为:在淡墨和朱砂线勾出物象后,用不同的色彩罩染,再用朱砂或白粉线作部分勾勒。画中的线与色互渗互压,局部的底层色彩透露于表层,使暖褐色主调的画面有较丰富的效果。

 

相关知识 - 技法

南阳画像石的分期与内容

南阳画像石的分期|南阳画像石的内容。南阳画像石的艺术发展可分为三期,画像石的内容包括各种的神话人物、祥瑞禽兽,以及星宿图像贯穿于南阳画像石的兴废过程。
 国画知识

南阳画像石的技法和风格

南阳画像石的技法|南阳画像石的风格。这种技法从西汉末年的时候起被大量运用,是南阳画像石的代表性技法,使用率占总数2/3。从形成到衰落的时候,南阳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基本上是统一的
 国画知识

苏北画像石

苏北画像石:中国的汉代墓室、石祠的画像石。苏北画像石的题材是比较丰富的,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画像石有描绘建筑方面的亭台、楼阁、阙门、望楼、房舍、院落、桥梁等。
 国画知识

陕北画像石

陕北的画像石主要是采用地产的页岩作为材料,并且把自然平整的石面打磨以后再进行雕刻,代表性的手法是减地阳刻后用墨线勾勒形象细部,或加彩绘。
 国画知识

四川画像石

四川画像石的多样性功能表明它在当时的社会上是较为普及并且居于主导地位的美术形式。它在四川出现的时间晚于河南、山东等地,流行于东汉中期至蜀汉时期。
 国画知识

中国画像砖

中国画像砖的分布区域|题材与内容|形制与形式|风格特征。画像砖因题材内容的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水平,是考察、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料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