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寺庙壁画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明代寺庙壁画

 

在中国的明代,壁画远远不及前朝,但是寺庙的壁画与墓室、祠馆壁画,还是比较发达的,在统治阶级倡导下,也曾兴盛一时。明代前期有许多著名画家都参加过壁画绘制工作。据史籍记载,南京报恩寺壁画上,就有永乐(1403—1424年)年间宫廷画家卓迪、上官伯达、解琇绘神像。浙派开创者戴进,亦在江南报恩寺、华藏寺、嘲鸣寺等寺院留下手迹。浙派中坚吴伟曾在南京昌化寺绘五百罗汉、灵谷寺画《达摩折芦渡江》等壁画。但多数壁画还是出自民间画工之手,精工之作亦达到很高水平。壁画内容以宗教题材为主,有道释画、释道儒掺杂的水陆画,以及西藏、青海等地信仰喇嘛教的密宗佛画等,个别寺庙也有取材于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的壁画。存世明代著名寺庙壁画有北京法海寺、山西汾阳圣母庙、新绛稷益庙、稷山青龙寺,以及四川、云南丽江、西藏地区的寺观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正殿保留了十壁,尤以北壁的《帝释梵天图》最称精美。它表现佛教护法神,释、梵等二十天像,场面宏伟,布局巧妙,统一而有变化。人物刻画细致精丽,富有个性特征,如梵天的肃穆、天王的威武、金刚的刚毅、天女的妩媚、诃利帝母(爱子母)的慈祥、华哩孕迦的孩童天真,都表现得真切生动。线条挺劲流畅,色彩浓重鲜艳,民间沥粉贴金方法的运用,更使壁画灿烂生辉。

 

现在遗存在山西的的明代壁画,以数量众多,题材多样,艺术性强著称。汾阳圣母庙壁画为道教形象,正殿三壁均绘西王母故事,分别为《宴乐图》、《迎驾图》、《巡幸图》,龙辇仪仗、出行回宫、宴饮歌舞、侍奉起居,以及亭台殿阁、曲桥廊庑、富女百官、茂树名花,都折射出皇家宫廷生活的影子,充满强烈的世俗气息。新绛稷益庙壁画,则以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描绘大禹、后稷、伯益三圣为民造福的业绩,在寺庙壁画中可谓独树一帜。正殿三壁分绘《朝圣图》以及大禹、后稷、伯益的传说故事,其中不少情节,如耕获、捕蝗、烧荒、田猎等,都取自现实生活,富有风俗画意趣。稷山青龙寺大殿壁画为佛教造像,腰殿四壁则绘水陆画,形象有佛教的佛祖、菩萨、明王、罗汉,道教的帝职释、圣母、金刚、星君,儒教的贤妃、列女、孝子、忠臣等,故事则有礼佛图、六道轮回、八寒地狱、孔子朝鲜、苏武牧羊等,像与图混合,释道儒糅杂,天上人间、神人鬼怪,包罗万象,既宣扬了宗教的威慑作用,也展现出不少世俗生活场景,为存世水陆画壁画中的巨制。

 

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壁画,以白沙街为中心,以大宝积宫和大定阁两处为代表,内容糅合佛教的显宗、密宗和道教,反映了多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别具地方特色。如大宝积宫十二铺壁画,南壁2号铺中心画《大佛母孔雀明王海会图》,为密宗形象,四周则配以道教二十八宿、龙王、雷部神祗等。西壁7号铺中央绘白教的初祖莲花生,称降魔祖师,四周则为百工之神,展现乐舞、屠猪、木作、纺织、打铁、钓鱼等生活场景。北壁9号铺主像金刚亥母,两侧展现的四像原身均作猪形,显然为喇嘛教神像。11号铺中央绘天、地、水三官,上列文昌、真武,下列四天君,则纯属道教神像。在艺术手法方面,使用金色和朱线,明显受藏画影响,显现出汉藏交融的风格。因此,云南丽江地区的寺庙壁画,反映了民族文化融合的特色。

 

四川地区留存的寺庙壁画亦较多,广汉县的龙居寺、新津县的观音寺、剑阁武连驿的觉苑寺、莲溪县的宝梵寺、新繁镇的龙藏寺等处,都有堪称精美生动的壁画。尤其是龙藏寺壁画,通过佛教经典内容展现现实生活场景,充满真实的生活情趣,如左、右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中,有幅众艺童子,纯是明代杂技图。艺术上采用工笔重彩、线描与沥粉贴金相结合的技法,色泽鲜艳灿烂,经久不褪,又富于立体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西藏地区的寺观壁画,更具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它与唐卡布轴画共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藏画。其题材以喇嘛教的神像和密宗教义为主,亦有宗喀巴、八思巴祖师画传、文成公主进藏史话,西藏繁衍故事和民俗等内容。艺术上则广泛吸取汉族和印度、尼泊尔等邻邦的佛教艺术之长,形成自身风格。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装饰繁缛,线描细致,赋色浓艳,对比度强。尤其重视用金,描金、干贴、磨金等手法,使壁画闪烁耀眼,光彩夺目。这种藏画风格,影响到邻近地区,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等地,都有不少绘制藏画的寺庙。其画风还延续到清代,直至近、现代。

 

相关知识 - 技法

汉代的漆画

汉代漆画的分期与分布|题材内容与艺术成就|汉代漆画的表现手法。其中漆器上的绘画,也以其生动、精美、华丽、典雅的艺术形象,成为汉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画知识

画像石

画像石的内容|画像石的艺术风格|画像石的分期与作者。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山西、四川等地,湖北、浙江、安徽、北京、天津等地也有少量发现
 国画知识

山东画像石

山东画像石及其分类:中国的汉代画像石遗存最多的地方是山东,共有60多个县市发现和出土过画像石。山东画像石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类。
 国画知识

孝堂山画像石

孝堂山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画像石还包括石祠画像石。位于今山东省长清县孝里铺孝堂山上,是墓前石祠内壁上所刻的画像。
 国画知识

武氏祠画像石

武氏祠画像石:中国东汉石祠画像石。武氏祠在今山东省嘉祥县南武宅山,旧称武梁祠或武氏“前石室”和“左石室”,为武氏家族墓葬的双阙三个石祠的石刻装饰画,现保存刻石40余块。
 国画知识

《图绘宝鉴》

《图绘宝鉴》:中国元代的画史著作。全书可分两编。上编第一卷实为叙述,编录前人著述中关于论画与鉴赏的论述,如“六法”、“三品”、“三病”、“六要六长”、“制作楷模”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