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茹茹公主墓室中的山水壁画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中国汉、魏早期壁画、汉画像中的山水画

 

东魏茹茹公主墓室中的山水壁画
东魏茹茹公主墓室中的山水壁画

汉画像中树木、野林、山峦、飞禽等的画法
汉画像中树木、野林、山峦、飞禽等的画法

以上是东魏茹茹公主墓室中的山水壁画。山水壁画布置在墓室中央,右上角遭到破坏, 从保留下来的四分之三面积来看,山的起伏变化十分丰富,山脉纹路清晰,用笔十分熟练,山谷中有树木,山涧中有溪水,画面右部有大块岩石和山坡,坡上有树,枝干分明,具有十分准确的写实手法。不但画面艺术价值很高,而且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人们生活在林野、荒山,在大自然的山水之间,把自然之美提到很高的地位,虽然是在在墓室中,也反映了人们在 生前对山水、大自然美的认识。整幅画布局得当,左右衬配,远山虽然只看到很少一抹,但远近关系十分得当。

 

茹茹公主墓:茹茹是柔然的中原译名,族姓郁久闾。这个游牧民族国力强盛,一度成为北朝胡族国家拉拢的对象。当时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干戈不断,但对四方边境采取“招怀荒远”的睦邻政策,因此联姻便成力一种政策,西魏曾把公主嫁到茹茹国,而茹茹王阿那瓌也把公主嫁入中原,其中阿那瓌的孙女邻和公主就在这种形势下,于公元542年嫁给东魏丞相高欢之子、长广郡公高湛,当时公主年方五岁,高湛亦只有八岁。至公元550年,邻和公主早夭, 死时年仅十三岁。邻和公主墓位于今河北省磁县的墓葬区之内,那里是东魏、北齐的皇室贵族安葬之处。此墓结构宏伟,壁画内容及出土器物丰富精美,以陶俑为主,完全呈现出北方民族大力推行汉化的时代特征。详细内容请参阅《中华文明传真——魏晋南北朝:分裂动荡的年代》(刘炜主编、罗宗真著,香湾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出版)。

 

相关知识 - 技法

孝堂山画像石

孝堂山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画像石还包括石祠画像石。位于今山东省长清县孝里铺孝堂山上,是墓前石祠内壁上所刻的画像。
 国画知识

武氏祠画像石

武氏祠画像石:中国东汉石祠画像石。武氏祠在今山东省嘉祥县南武宅山,旧称武梁祠或武氏“前石室”和“左石室”,为武氏家族墓葬的双阙三个石祠的石刻装饰画,现保存刻石40余块。
 国画知识

《图绘宝鉴》

《图绘宝鉴》:中国元代的画史著作。全书可分两编。上编第一卷实为叙述,编录前人著述中关于论画与鉴赏的论述,如“六法”、“三品”、“三病”、“六要六长”、“制作楷模”
 国画知识

明代寺庙壁画

明代寺庙壁画:在中国的明代,壁画远远不及前朝,但是寺庙的壁画与墓室、祠馆壁画,还是比较发达的,在统治阶级倡导下,也曾兴盛一时。
 国画知识

明代宫廷绘画

明代宫廷绘画:在明代时候,没有正式的翰林图画院建制,但它还是和历代的王朝一样,组织了一大批的画家为宫廷服务。
 国画知识

明清时期的版画

明清时期的版画:在中国的明清时期,版画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市民文学的繁荣,而趋于繁盛。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