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油画知识 > 正文

欧洲学院派

学院派又称“学院派美术”或“学院派绘画”,始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17〜18世纪在英、法、俄等国流行,其中法国的学院派因官方特別重视,所以势力和影响最大。一般泛指通过学院严格训练、师生相传、层层因袭而具有一种保守性质的绘画。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美术在出现了明显衰落现象的同时,又受到巴洛克艺术的冲击。为了捍卫文艺复兴已有的艺术成果,反对巴洛克艺术对古典艺术的取代以及世俗化的倾向,在官方的支持下欧洲出现了许多“学院”,其中最具影响的是1580年由意大利的美术世家卡拉齐家族的卡拉奇兄弟在波伦亚建立的卡拉齐学院。因其建在波伦亚,故又称波伦亚学院。这些学院在授徙方面,十分重视基木功训练,要求极为严格。学院派看来就是重视传统,向传统学习,因而学院派反对所有的改节。其既把古代作品的形式规律,文艺复兴大师的艺术视为永恒的不得稍加超越的规范,又反对巴洛兑艺术对形式的追求。由于本身的顽同不化和反对革新,结果走上了脱离社会生活,缺乏生气的程式化道路。因而学院派意味着严谨和规范,也意味着因循保守。

学院派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素描,贬低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并以此排斥艺术中的感情作用。这些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正反两方面的。学院派重视规范,包括题材的规范、技巧的规范和艺术语言的规范。由于对规范的过分重视,结果导致程式化的产生。学院派排斥一切粗俗的艺术语言,要求高尚端庄,温文尔雅,反对激烈的个性表现,讲求理智与共性。

 

相关知识 - 技法

不透明一次着色法

不透明一次着色法也称为红接着色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 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
 油画知识

不透明覆色法

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
 油画知识

透明覆色法

油画技法之透明覆色法,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选取的绘画对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
 油画知识

非洲岩洞艺术

非洲岩洞艺术是新石器时代非洲原始社会艺术的遗迹,描绘人类日常生活、舞蹈、狩猎、战争和举行原始宗教仪式的风俗画等。
 绘画知识

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是指4〜15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
 绘画知识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绘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