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和传世之作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顾恺之和传世之作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生卒年持多种说法,生年有公元343、344、346、347、348年诸说,卒年有405、407、408、409、410年诸说,但岁数不过一二岁之差。出身髙门士族,曾任桓温、殷仲堪参军、散骑常侍,迁光禄卿。工诗赋,精绘画,善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

顾恺之的绘画风格,根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记载,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像人之美,……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造型简练,气质高雅,“迹简意淡而雅正。”既具外形之美,又传内心之格,“妍质相渗”,用笔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被称为“髙古游丝描”,所谓“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设色薄而浓,不作繁复晕染或修饰,所谓“薄染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

见于著录的顾恺之画迹,约有六七十件之多,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几个摹本,保存原作面貌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女史箴图卷

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内容根据三国张华《女史箴》一文,描写古代妇女应循的道德规范,分段作图并书箴言。见于宋《宣和画谱》以来诸家公私著录,是件流传有绪的名迹。现画已残缺一半,尚存九段。人物衣纹作“髙古游丝描”,色调薄而妍,气息古朴典雅,画法与文献所述相吻,又与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相一致,应该说保留了较多东晋的时代风貌和顾氏的艺术特点。卷后有宋徽宗瘦金书“女史箴”11行,及唐、宋、清诸家鉴藏印。此画摹仿时代,有隋、唐、宋诸说,尚无定论。

 

列女仁智图卷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题材取自汉•刘向《列女传》,全卷分15段,每段均书人名颂赞,现已残缺,尚存图10段,文8则,人物之间亦有错乱颠倒。后纸有叶隆礼、王铎等人题跋,前后有元•乔臾成、王益和清•梁清标等鉴藏印。见于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此卷人物错乱处浑然一体,无断裂拼接痕迹,可见是个辗转临摹本。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定为北宋辜本,其原作也不一定出自顾恺之之手。然此图画法古朴,衣纹作铁线描,形象类似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无疑保存了一定的魏晋时代风貌(图1)

司马金龙墓   历代列女故事图
图1

洛神赋图卷

传为顾恺之本的《洛神赋图》共有三卷,分藏辽宁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辽宁藏本。根据“绍兴”藏印,知此本制作不会晚于南宋高宗年间。徐邦达先生分析,人物衣纹作“兰叶描”,既近唐•吴道子,又似宋•马和之,每段所书赋句的笔法结构近似宋高宗,作为宋人華本无疑,或为马和之画,宋高宗书。三卷中以此卷水平最高。

故宫藏本。有图无赋,卷中元•赵孟頫书“洛神赋”以及元•虞集、明•沈度、吴宽诗跋均伪,鉴藏印中,金“明昌”、“御府宝绘”印亦伪。此卷构图、形象类同上卷,或出于同一底本,但笔法较软弱,形象亦呆板,水平不及上卷,杨仁恺先生认为也许属于南宋的“苏州片”一类。

美国藏本。无赋文,笔法、形象接近故宫本,然人物面相无神,亦当属宋人摹本。

 

相关知识 - 技法

绘画名家徐悲鸿

绘画名家徐悲鸿简介,画家徐悲鸿:徐悲鸿擅长中国画和油画、素描等,他的作品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擅长油画、中国则,尤精素描。
 国画知识

中国古画鉴藏之涵义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鉴赏涵义(古画鉴赏与收藏)。古画的鉴赏与收藏,简称“鉴藏”。这两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包括鉴定、欣赏、收藏、流传等诸多方面,只有弄清楚这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国画知识

古画鉴定的主旨

中国古画鉴定的主旨是什么?即通过鉴定达到什么目的,作出什么结论。概括说就是分清真和伪,具体说则包括辨真伪、明是非、评价值三个方面。
 国画知识

中国古画鉴定的方法

中国古画鉴定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主要是目鉴和考证两种。近世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学中已利用14碳来测定文物材质的年代,如陶瓷、青铜等,但不适用于书画;利用电脑储存信息来协助鉴定
 国画知识

中国古画鉴定的依据

中国古画鉴定的依据:即判定一件作品是真还是假的根据和理由是什么?这些根据,当然必须从作品本身所呈现的诸因素中去找,如本幅画面、作者款印、他人题跋、鉴藏印记、质地、尺寸
 国画知识

六朝绘画鉴藏

六朝绘画概况|六朝绘画鉴赏与收藏。六朝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初步成熟阶段。人物画已达到成熟,并涌现出一批各具风范的名家,如东晋的顾恺之、刘宋的陆探微、南齐的张僧繇、北齐的杨子华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