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步辇图》如何辨别真伪?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阎立本《步辇图》六问辨真伪。比较中看优劣;阎立本和《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步辇图》如何辨别真伪?《步辇图》六问

一问《步辇图》之艺术性和时代风格

二问《步辇图》之书法题跋

三问《步辇图》之印章

四问《步辇图》之绢地

五问《步辇图》之常识性错误

六问《步辇图》历史真实性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步辇图》,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它不仅在中国美术史的著述中被提及,一些专家学者也大谈特谈它的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还被国家邮政总局选制成小型张邮品,发行1350万枚,在公众中广泛传播。可以说,《步辇图》是为数不多的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名画之一。

目前我们看到的是经过故宫博物院修复的《步辇图》(图1-2),它与1950年代征集时已有一些不同(图1-3。上海图书馆的库房藏有1959年出版的《步辇图》册页,为了研究,我们将之借出,发现当初印制还是非常精良的。此书已是上海图书馆的孤本。当然,我们还发现最初的《步辇图》和今天我们看到的《步辇图》已有不同,或许是在日后修复中发生了一些问题。

 

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步辇图》小型

图1-1 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步辇图》小型张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步辇图》

图1-2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步辇图》

 

1950年版未修饰的《步辇图》

图1-3 1950年版未修饰的《步辇图》

 

此图的收藏经过大致如下:清朝末年,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清廷收藏的书画珍品大规模流失。溥仪大肆窃取宫中书画珍品,以其弟弟名义,偷偷带到宫外,其中手卷字画达1200多件,挂轴、册页200多种。不少书画珍品后来在天津被私自卖掉。

溥仪在天津期间,经常“赏赐”那些为他变卖古书画的经手人,其中有其师傅陈宝深的外甥刘骏业,他将古书画作为礼物以资酬答。在赏赐刘骏业的作品中,就有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和五代阮郜的《阆苑女仙图》三卷。之所以以《步辇图》为答谢之物,据我国著名鉴定家杨仁恺先生的说法,是“溥仪和他的臣工对这些作品相当陌生,仅凭《石渠宝笈初编》将《步辇图》定为‘次等’,以为是赝作,故而慷慨相赠”。

至于“次等”一说,见于《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四著录。云:“画卷次等。唐阎立本画《步辇图》一卷。次等天一,素绢本,着色画。卷中幅署“步辇图”三字,卷后章伯益书本事,并署云:唐相阎立本笔。”

而作为“次等”的作品,在1949年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而是不经意间,将“次等”货提升至“国宝”的地位。其实,只要仔细研究,是不难发现《步辇图》艺术的“次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步辇图》几经转藏,最后,得到它的主人就没有再转售给外人,而是将画送给女儿做了嫁妆,由女儿带回到福建婆家。解放后,《步辇图》被捐赠给了政府。1959年5月,文物出版社专门出版了《步辇图》册页,发行500册。当时能够用彩色的原大尺寸来出版,足见对它的重视。

前几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步辇图》小型张(图1-1)。或许,本来知道此画的人并不太多,或者说它仅在艺术圈内、美术界有影响,但发行了小型张,社会影响就大了,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位画家叫阎立本,画了一幅名画《步辇图》。根据报道,在2002年的下半年,故宫博物院应用科技仿真技术,首次“原汁原味”地“克隆”了50件“顶级书画国宝”,《步辇图》也在其中,这也足见故宫博物院将它视作珍品。

 

相关知识 - 技法

六朝绘画鉴藏

六朝绘画概况|六朝绘画鉴赏与收藏。六朝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初步成熟阶段。人物画已达到成熟,并涌现出一批各具风范的名家,如东晋的顾恺之、刘宋的陆探微、南齐的张僧繇、北齐的杨子华
 国画知识

顾恺之和传世之作

顾恺之和传世之作: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顾恺之的绘画风格,根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记载,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像人之美,……顾得其神。
 国画知识

南朝梁元帝萧绎和《职贡图》

南朝梁元帝萧绎和《职贡图》。从图中文字题记所标出的13个国名止于梁朝,考出绘于梁朝;印证画史所记最早绘《职贡图》者,确定为萧绎作。
 国画知识

北朝杨子华和《北齐校书图》

北朝杨子华和《北齐校书图》。北齐校书图: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标明为宋人临摹本。杨子华,北齐世祖时(公元561〜565年)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
 国画知识

六朝绘画的收藏、鉴赏和流传

六朝绘画收藏|六朝绘画鉴赏|六朝绘画流传。六朝时,随着纸绢画的流行和名家的出现,书画才成为庋藏重点,并开展了装祯、品定、著录等活动,鉴藏项目渐见完备。
 国画知识

隋唐绘画概况

隋唐绘画概况:我国绘画艺术逐渐步入繁荣昌盛阶段。隋代起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作用,至唐遂形成一代新风。人物画取得辉煌成就,山水、花鸟画也相继成熟。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