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清远图》之皴法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溪山清远图》之皴法:

 

陈佩秋

布局构图是其一,主要还是要看画面中画家的笔法、墨法,以及画家的绘画习惯。从总体来看,这幅《溪山清远图》,无一处笔法和墨法与《山水十二景》相符。

我们先将《山水十二景》与《溪山清远图》的山石皴笔做比较。

《溪山清远图》的皴笔用笔不是南宋人,是明初浙派学南宋人的。在画卷的前三分之一段处,有一小山头(后有松树)的地方,山形轮廓线有断笔,下有败笔。小山坡则是乱笔丛生,左边一块大石头上,用墨没有法度,出现断笔现象。这是一位有成就的画家不可能犯的错误。一般来说,远山造型,是一笔而成,近山皴法也是谋划在先,笔准型准,不会无规则地乱皴一气。此处山体不滋润,只见骨头,而无肉体,淡薄而不丰满(图7),即没有笔法和墨法。

 

《溪山清远图》前段部分

图7 《溪山清远图》前段部分。

 

然而同样是画山画树,我们可以发现,《山水十二景》之“渔笛清幽”画面上山石的皴法明显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山石的轮廓线造型准确,皴笔是笔笔到位,恰到好处(图8)。

 

《山水十二景》的山石皴法

图8 《山水十二景》的山石皴法。

 

将两图相比较,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溪山清远图》图用笔用墨零碎,皴笔凌乱,没有规律可循。皴法可以见到画家的功力,杂乱无章的皴法不应该是南宋名家所为。我想这是基本的道理和判断(图9)。

 

《溪山清远图》中凌乱的皴笔

图9 《溪山清远图》中凌乱的皴笔。

 

陈启伟

从《溪山清远图》结尾处的山体皴笔来看,也是用笔无度、无法,晕染也是不见功力。不仅山体构图断笔,墨色晕染也是草率而就(图10)。

 

《溪山清远图》中山体构图断笔,墨色晕染草率

图10 《溪山清远图》中山体构图断笔,墨色晕染草率。

 

陈佩秋

再看一下看似不重要的苔点。《山水十二景》里的苔点,用心并有规律,而《溪山清远图》图里的苔点,都是散乱气,不连贯。这小小的苔点,往往也反映了两个画家的用笔习惯不同。

 

相关知识 - 技法

南朝梁元帝萧绎和《职贡图》

南朝梁元帝萧绎和《职贡图》。从图中文字题记所标出的13个国名止于梁朝,考出绘于梁朝;印证画史所记最早绘《职贡图》者,确定为萧绎作。
 国画知识

北朝杨子华和《北齐校书图》

北朝杨子华和《北齐校书图》。北齐校书图: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标明为宋人临摹本。杨子华,北齐世祖时(公元561〜565年)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
 国画知识

六朝绘画的收藏、鉴赏和流传

六朝绘画收藏|六朝绘画鉴赏|六朝绘画流传。六朝时,随着纸绢画的流行和名家的出现,书画才成为庋藏重点,并开展了装祯、品定、著录等活动,鉴藏项目渐见完备。
 国画知识

隋唐绘画概况

隋唐绘画概况:我国绘画艺术逐渐步入繁荣昌盛阶段。隋代起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作用,至唐遂形成一代新风。人物画取得辉煌成就,山水、花鸟画也相继成熟。
 国画知识

阎立本《步辇图》如何辨别真伪?

阎立本《步辇图》如何辨别真伪?《步辇图》六问:一问《步辇图》之艺术性和时代风格;二问《步辇图》之书法题跋;三问《步辇图》之印章;四问《步辇图》之绢地;五问《步辇图》之常识
 国画知识

《溪山清远图》之构图

名家评判《溪山清远图》之构图。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溪山清远图》是夏圭的特殊构图。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