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中国画作品要看笔墨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吴伟《江山渔乐图》

▲明 吴伟《江山渔乐图》

此画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

李在《阔渚晴峰图》

▲明 李在《阔渚晴峰图》

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气势宏阔,皴笔细密扎实,墨韵浑厚,画树木呈“蟹爪枝”状,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留”、“圆”、“重”、“变”。

平:如锥划沙,笔锋与纸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运压力与提浮力相衡

留: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

圆:如折钗股,指用笔圆浑有力,浑厚、不露锋芒,富有弹性

重:如高山坠石,用笔要用劲,要有力度,力透纸背;打点,象高山掉落的石块那样有份量

变:变化,笔画形成多样性对比,不雷同

中国画家讲究以气运力,有气为活笔,无气为死笔。笔断意连、形断气连、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

唐寅《落霞孤鹜图》

▲明 唐寅《落霞孤鹜图》

画法工整,山石轮廓用较干笔皴擦点染,线条变幻流畅,风格潇洒苍秀,构图不落俗套。

笔韵是中国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

吴伟《灞桥风雪图》

 ▲明 吴伟《灞桥风雪图》  

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别者多于此折柳相赠,有“灞桥折柳”典故。此画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

▲唐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  

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相关知识 - 技法

古代品画“六法”之要

古代如何品画?古代品画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国画知识

欣赏国画的方法

欣赏国画的方法,如何欣赏国画?1 注意欣赏作品的气韵美;2 注意欣赏作品的意境美;3 注意欣赏作品的笔墨美。
 国画知识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史概述: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
 国画知识

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有哪些?1 诗、书、画、印的统一;2 “计白当黑”的运用;3 重“笔墨”;4 “线条”为造型手段,“传神”为艺术最高境界;5 山水画讲究“意境”的营造。
 国画知识

中国绘画的时代特点

中国绘画的时代特点,古代绘画每个时代有什么特点?1 春秋时就应用于社会生活;2 战国时期的壁画内容丰富;3 元明清时期的卷轴画为主流
 国画知识

欣赏中国画作品要看气韵

国画的气韵|欣赏中国画作品要看气韵。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