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李成山水画中的树法特征

所属分类:了解美术 > 国画知识 > 正文

北宋李成山水画中的树法特征

 

李成用每一根充溢着气化的笔线,银钩铁画,气贯一念,由自性——林泉之心而发的恭敬、虚灵之心,用舞蹈般的节奏之关勾勒成树身辗转繁复“物形气化”的典型形象,其形象又出面出枝,“不失自然”之“真”,去晋唐古风的“装饰”概念,又取其“装饰性”之美,“华实统一”,丰富而发展。

《寒江钓艇图》
对传为李成的《寒江钓艇图》中的松树笔法的解读

李成往往多画古树虬枝,多绘寒林枯木,多用古篆籀、二王行草笔法综合塑造:树根以顿挫有力的“篆籀”笔法表现出古树盘根错节、露根结势,越向上靠,树枝处又多为泾渭分明,形成一束,出枝纵横之间又多为弧线,相互顾盼,更添优美舞蹈节奏;而出枝小笔坚挺,多为枯枝无叶,后称“蟹爪”,也多用浓墨劲挺剔出,挤压出空內处的最佳造型,所谓“计白当黑”;松身更是气化盎然却又疏疏朗朗、灵动飞扬,似气化后的慢慢生长运动着!而松叶却是“攒针”样式,郭若虚称:“画松叶谓之攒针,笔不染淡,自有荣茂之色”,其疏朗劲挺与遒劲气化的树身两不互碍,同样与空灵的背景形成强烈的反差。

《秋江鱼艇图》
对许道宁《秋江鱼艇图》中的树法之笔法的解读

正如米芾所评:“山水秀润而凡,松挺劲,枝叶郁然有阴,荆楚小木无冗笔,不作龙蛇鬼神之状”,这种用笔“豪锋脱颖,墨法精微”的树木的综合笔法的表现也更使画面中充斥了“清净平等”的“林泉之心”体证后的,犹如明镜般照摄着的宇宙人地“静中极动、动中极静”的烟岚清气,又犹如恍惚神游在云蒸霞蔚般的忽隐忽现的烟云山谷之中,清风徐徐,一切景象渐昏渐明、渐明渐昏,而眺望近处,梦幻之中古木山石愈发勃然劲挺,一片归于原初“法尔如是”的宇宙盎然生机!也再次显示了李成独特的心性体证下的宇宙天地犹如不动的静谧大寂而自发外显的与之匹配的内心“精神真实”。“枯木寒林”正是李成这种内心的理想、“精神真实”所的绘画风格,那种“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英同勃莱克)的禅意也正是晋人的“镜中游”的邱想,传承了王维的“嘴然之性”的山水绘画本质。

 

相关知识 - 技法

水墨画技法之点水法

水墨画技法之点水法(藤罗花点水法)。方法是:先以淡墨或淡色点写花头,再蘸清水点写花瓣中间。点在画面上的水分立刻将墨色排遣开去,从而产生透明灵动的感觉。
 国画知识

水墨画技法之热压法

水墨画技法之热压法(热压法作画的步骤)。运用热压法作画,须找一把电熨斗备用。作画时先取一张普通的白纸,根据画面的需要刷上大片墨色,再取作画用的宣纸揉皱覆于墨纸上
 国画知识

水墨画技法之用胶法

水墨画技法之用胶法(用胶法绘制《月夜寒雀图》的步骤)。用胶法也可用于一般宣纸。它主要是利用胶水干后不易进墨的特性,来表现需空出的物体的。
 国画知识

水墨画技法之脱胶法

水墨画技法之脱胶法(绘制《松石图》时运用脱胶法的过程)。冲水脱胶前,可先将画面揉皱,并以电熨斗将无需冲去的墨迹固定,而后再立起来冲水脱胶。
 国画知识

水墨画技法之冲墨法

水墨画技法之冲墨法(《寒雀图》的绘制步骤)。冲墨法利用了洗衣粉宣纸落墨后,墨色易于排遣的性能,乘墨色未干时洒水冲墨,可使墨色流动起来,产生各种具有动感的肌理效果。
 国画知识

五代山水画中的树法特征

五代山水画中的树法特征:1 荆关一路;2 董巨一路。五代荆关一路中原山水画的总体特征包括整体审美;五代山水所代表的另一路便是董巨山水画了
 国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