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是传统中国画把三维立体的物象转化为二维平面的一种造型方式。它的特点是不借助色彩值渲染,也不需要明暗关系,完全依靠线条的粗细、浓淡、疏密、曲直以及长短等节奏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结构和质感。我们看到每一张经典的工笔花鸟都是画家实地写生观察的结果,否则是不可能产生那种细致入微、动人心魄的感染力的(图4-10)。所以,提高以线造型的写生能力才是我们学习白描的正确途径。
白描的写生步骤和观察方法可以借用西方素描中透视、比例、解剖等诸多法则,但白描对“线”的形式毕竟有着特殊要求,与西方素描体系下的线绘并不一样:
(1)它要求线条具有一种“弹性”,它在外表上表现为一种圆润光滑的弧形,内在则体现出一种力度感,即所谓的“春蚕吐丝,循环超乎”(图4-11)。
(2)它强调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关联,它们之间逻辑关系必须交代清楚,既不能在衔接时出现中断,也不能在交错时出现“刺头”。
(3)它要求线条的绘制应该考虑到它们以后在画面中的作用,而不仅是满足于素描关系的确立。对那些可能起到破坏作用的线条,应该坚决删除;反过来对一些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甚至难以察觉到的线条却要保留与强调。如在金橘写生稿中,作者剪裁得当,删去了不必要的细节,强化了叶子的层次感(图4-12)。
(4)它要求按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绘制。比如在进行折枝花卉写生时,通常从花蕊开始向四周扩散画,也就是从那些最琐碎的,最容易看不清的地方落笔。
在我们完成了铅笔写生稿之后,就可以用墨线拷贝了。高品质白描稿的完成除了需要一支优良的勾线笔以外,掌握合适的执笔之法也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常见的执笔方法是由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笔杆中部,然后再以无名指和小指并排抵住笔杆下端,这种执笔方式对于有过书法基础的学生来说不会存在问题,然而对刚刚接触中国画的学生却相当不易,时间一久手腕就会感到酸麻不适,这在需要大量繁琐细密线条勾勒的工笔花鸟教学中尤为明显。其实,只要能随心所欲地拉出优美的线条,任何执笔的形式都是可以接受的。这里我们可以淡化那些刻板的、教条的握笔程序,掌握一套快速有效的执笔方法,要点如下所示(图4-16):
(1)笔杆保持垂直纸面,这是任何执笔方法的基本出发点。
(2)手指捏笔的触点尽可能降低,因为重心越靠近桌面,手就不易颤抖。
(3)大拇指、食指、中指照常握住笔杆,而无名指和小拇指顶住桌面,给予笔杆最近距离的支撑。
(4)手腕自然贴住桌面,继续提高执笔稳定性。
(5)捏笔的力度不宜太大,手腕以尽可能平直为佳,使血流畅通,保持手的最大灵敏度。
在勾勒线条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忌用浓墨直接勾勒。因为没有稀释过的墨汁,不能完全进入熟纸与熟绢的纤维,在日后着色的过程中它会不断泛出墨色,毁伤画面。通常一滴墨应兑上三至七倍的水,其原则应以物象的深浅为依据。树叶、枝干、深色鸟兽可用较深的墨线勾勒,而白色、粉色、浅色的花卉和鸟兽应用更浅的墨线。
(2)线条不必刻意追求粗细变化。就工笔花鸟画而言,最普遍也是最实用的是粗细一致的铁线描。待铁线描掌握好以后,再尝试更复杂的线条形式。
(3)放慢速度。每根线条的勾勒都应该全力以赴,全神贯注,从线条的起点到结束都不可马虎,即使在最细微的地方。
(4)小心线条的停顿。线条的停顿应与物象的结构相契合,如花瓣的边缘有起伏,每次的起笔、收笔要符合其形态,切勿画成一条缺乏变化的波浪线(图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