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之设色。

所属分类:国画 > 工笔画 > 正文

工笔画的作画过程:设色。

 

设色是与构图同样重要的环节。谢赫的“六法”中有“随类赋彩”之说,但这绝不是叫我们依样画葫芦。作为一名画家,不仅着色技法要精练,还须掌握科学的色彩知识,做到配色时灵活应用,“借色益彰”,达到“妙超自然”的境界。中国画设色,应该是以物象的固有色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影响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1.色彩稿

 

设色之前,先要对画面的整体色彩关系有一个设想,是冷是暖,是纯是灰,是浓是淡,要多画几个不同感觉的色彩稿,相互比较,确定其一。中国画设色不同于西画,是以主观色彩为主,客观色彩为辅,不考虑那么多颜色变化,抛开一切影响颜色的客观因素及光影,直逼本质。物象本身的颜色有时只作参考或摒弃不用,重新设色以适合自己的审美要求及画面的意境。而西画写生大都忠实于客观色彩。它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等条件的制约,每个环境中的颜色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如中国画用色那样随意自由。

 

2.中国画使用的颜料

 

中国画颜料按其属性分为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矿物质颜料为不透明色,覆盖力极强,有石青、石绿、朱砂、石黄等。石青和石绿又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头青和头绿色泽最重,越往后越浅。朱膘、赭石按其属性虽是矿物质颜料,因在研制过程中是漂在上层质地很细的颜色,具有一定的透明性,所以可把二者称为半透明色。植物颜料为透明色,有花青、藤黄、胭脂、曙红等。矿物质颜料一般呈粉末状,色泽鲜明沉稳,永不变色。用时倒在干净碟子里,加浓度适中的明胶胶水调匀即可;调制时用手指轻轻研磨,使每个粉末颗粒都被胶水浸泡。半透明色因是矿物质颜料,也永不变色,这两种颜色适于表现人物肤色,都呈膏状,用温开水化开即可使用。透明色因其透明性强,适于反复渲染,表现细微深入的地方。半透明色和透明色都可作底色使用。白色以蛤粉为上,它是用贝壳研制而成,白而不飘,永不变色。云母色也属矿物质颜料,因其有闪闪发亮的效果,可以产生特殊的感觉,表现银饰时经常使用。云母色呈粉片状,有粗细之分,具有一定的覆盖性,调制方法同石色。现在云母色的种类很多,有不同色相不同颗粒之别。中国画颜料不只上述几种,现在又开拓了新的领域,研制出数十种矿物质中间色,冷暖各异,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将会使工笔画出现一个新局面。

 

化学合成颜料中,上海美术颜料厂出品的锡管中国画颜料色质不错,一般情况可以代用。不过化学合成颜料不易持久,色泽的饱和度、沉稳度等方面与天然颜料无法相比;尤其石色容易粉气,这种颜料在正式创作时慎用。

 

3.分染方法及步骤

 

分染是把平面的线描按其结构、纹理用色或墨渲染出一定的层次和体积关系。分染有凹染法和凸染法之分。凸染法是渲染结构突起的部位,如额头、鼻梁、颧骨、下颏及衣服高起的地方和人体凸起的部位。凹染法则染与之相反的结构低下去的部位。凹染法紧贴着线条的一侧进行,凸染法则离开线条,使线条更清晰。凹凸分染法不是截然分开的,为了更充分更具体地表现物象,两者可结合使用。分染用色为透明色或半透明色和墨。一般不用石色分染。分染要干净利索,由浅到深由薄及厚反复数遍而成,过渡要自然,不拖泥带水。

 

4.撤稿

 

分染完成后,若是没经拷贝,直接把绢或纸绷在铅笔稿上画的,就需把铅笔稿撤掉,因直接落墨所使用的绢或纸透明度很强,下面的铅笔稿线条及一些素描效果会直接影响墨线和颜色的效果,不容易正确判断颜色的深浅,所以必须撤掉铅笔稿。方法是:先把绢或纸从画板上揭下来,把铅笔稿撤掉,再用一张与画面同大的白纸实裱在画板上,干后再把分染的画空裱在白纸上,干透绷平后再画。撤掉铅笔稿后,如觉分染不够,可再接着分染。

 

5.着色

 

着色的火候是在用笔墨完成基本造型以后。清代画家沈宗春曾说:“盖画以骨干为主,骨干只需从笔墨写出,笔墨有神,则未设色之前,天然有一种应得之色……”但着色也不可忽视,染的辅助作用很大。染可以把笔和墨没有连贯的气势连贯起来。人物手面通过染而显现出男女肌肤的颜色以及年龄的老少。清代沈宗春分析“人之颜色,由少及老,随时而易,婴孩之时,肌嫩理细色泽晶莹,当略现粉光。要如花朵初放之色,盛年之际,气足血旺骨骼隆起……要有光华发越之象……若中年以后,气就衰而欲敛,色显润而带苍。”至于风景、花草、树木通过染增加了生气和湿润感。中国画的着色方法很多,但有个大体的原则:第一步要求墨不欺笔;第二步要求色不欺墨。色是笔墨的辅助和丰富,即使工笔重彩也不要掩去了勾勒的用笔,或者用色超出了墨的深度,致使笔墨处不被淹没。这个阶段是在分染的基础上用透明或半透明色涂大面积颜色,营造画面的气氛。颜色要单纯、鲜明,涂得要均匀干净,也是反复数遍而成。涂色时所用颜色调得要多些,以防涂染到一半颜色不够用了,重新再调就很难衔接上。毛笔蘸色要饱满,不要留空隙,一笔接一笔轻轻涂染,涂过的地方最好不要再用笔乱蹭;有些地方稍微汪着点颜色不要紧,干后自然会均匀。涂色时切忌毛笔蘸色不足,或用笔来回乱涂,这样不容易染均匀。

 

着色阶段也是为罩石色而铺底色的阶段。底色是石色的基础,不可缺少。其作用是使石色厚重、沉稳不燥。着色和铺底色一般用分染时所用的颜色。有时为了画面色彩丰富,或追求特殊的艺术味道,也可用补色作底色。如石绿用赭石或朱膘作底色,就会有冷中透暖、暖中含冷的艺术效果。着色反复数遍后,往往会出现颜色不匀或有浮色,这时再用前面所讲的清洗方法清洗一遍。

 

其实,“洗”在工笔画中应视为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只是一个补救方法,还可以当作特殊技法使用。如画面的斑驳效果,仿旧效果都可用“洗”的方法。有时为了追求一种画面的肌理,可在画面下垫一张表面有肌理的纸或木板,然后洗刷画面,可以得到与之相应的肌理效果,这种效果比画出来的生动自然,颜色既透明又薄还稳重。

 

6.烘染

 

以颜色或墨从物象周围烘托,使其更为鲜明突出。

 

7.衬染

 

在宣纸或绢的反面上色,使其色彩更为厚重,造成丰富的层次感。

 

8.

 

以大笔或排笔涂大面积颜色,常用于画天、地、背景和水。

 

9.罩染

 

将云母粉置于碟或小碗中,加进少量胶液(胶液分高档的日本鹿胶、普通明胶等),用手指或木棍调和云母粉和胶液,调匀后略加清水稀释,用毛笔蘸色以平涂法均匀地在已涂有底色的画面上罩一层。因云母干后呈半透明状,故底部的各种色彩及渲染效果会透出来,效果是朦胧而微微有光感。注意透明度的强与弱可以由最后加清水的多少来控制。

 

罩染是在分染和着色的基础上,平涂石色或半透明的粉质颜色。这步已接近作画步骤的尾声,要十分的谨慎,不能着急。因罩色后不宜改动,所以颜色一定要准确,薄厚浓淡适中;最好把调好的颜色先在小纸片上试一下,干后看颜色是否准确再画。罩染有统罩和勾填两种方法。统罩是罩色时不顾及墨线,从上到下平涂一种颜色。统罩用色基本以透明或半透明的粉质色为主,调得不要太浓。勾填法大多用不透明的矿物颜料,因矿物颜料覆盖力强,填色时必须空出墨线,紧贴着墨线的边缘着色,决不能压住或碰到墨线,以保持墨线原有的风格。肤色的罩染应根据对象的不同性别、年龄及画面色调的需要决定。一般情况下肤色的调配用赭石、朱棕、藤黄、三绿或三青、白色这几种颜色的多少调制而成,呈半透明状。罩肤色用统罩的方法,用笔要轻,涂色要均匀,把眉毛、眼睛和嘴空出来,然后用水笔把发际和眉毛的边缘接染一下,防止边缘死板。有时为了行笔的方便,可以不空出眉毛和嘴,一起罩上肤色,然后用水笔把罩在眉毛和嘴上的颜色轻轻吸掉即可,不然眉毛和嘴会因肤色而粉气或显脏。罩肤色颜色不宜太浓,如果对肤色的稀稠程度没有把握,不妨先调稀些,罩一遍看看如何,如觉浓度不够再罩第二遍;或是觉得颜色感觉不对,偏暖或偏冷了,再在肤色中加些冷色或暖色,利用第二遍把色相调整过来。罩肤色切忌粉气或颜色太厚。

 

罩染石色,石色为不透明色,一般用勾填法,空出墨线。有时为了不损害墨线,填色时与线拉开一点距离,在墨线和石色之间留一点空隙,要很小并且粗细一致,这样既保证了线条的完整性,画面又多一个层次。由于石色覆盖力强,容易把分染的效果盖住,层次关系没有了,这时需要在石色上重新分染。直接在石色上分染很难染匀,会把石色带起来,越染越花,这就需要先涂一遍胶矾水,把石色固定住,干透后再分染就行了。如不想把原来分染的透明色覆盖住,可从其反方向分染石色。这种方法比填石色难度大,极不易染匀,所以石色调得要薄些,反复染几遍,注意每遍颜色干透后需涂一遍胶矾水将其固定住,再染第二遍。这种方法难度虽大,但效果较勾填显得灵活自然,又有颜色的薄厚对比以及石色与植物色的对比。

 

10.调整、整理

 

局部整理:先从脸部开始,经过罩色后,有些分染的地方被肤色盖住会减弱,要有重点地局部提一下。有的地方与肤色对比显得不够,再深入刻画。罩肤色后皮肤的线条容易粉气,必须用淡墨加曙红复勾一遍。服饰、道具经过渲染和罩色后线条易含糊,也要用同类的植物色加淡墨复勾。复勾如同落墨那样认真仔细,也要讲究起收笔的虚实变化。复勾的线条要正好压住墨线,也可比墨线稍粗些,宽出墨线一点,这样既增加了层次关系,墨线又显得厚实。白色衣物复勾用色一般是赭石加淡墨。

 

反衬:是在画面的反面用较稠的同类色或白色平涂在某个局部,以增加画面颜色的厚重感或亮度。这种方法适用于绢或透明度较好的纸,厚纸用反衬方法不明显。肤色或浅衣服一般用白色反衬。如果想画重某块颜色,正面又不想敷过多的粉质色,可用同样的颜色调稠些反衬一遍,颜色马上会重下来。如果服饰图案很复杂,利用勾填法很费力,正面用植物色罩几遍,石色从反面平涂,这样线条丝毫不损,颜色既沉稳又透明(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绢)。反衬的方法通常只用在主体物象上。

 

局部调整完后,要对整体的完整性、协调性仔细审视、比较。看看整体颜色是否协调,虚实关系怎样,主体是否突出,哪些地方还需充实,哪些地方需要减弱,局部在整体中是否得当等等,发现不和谐之处及时加以调整。调整是完成一幅画的最后一关,所以要严格谨慎,慢慢地品评,发现其优点与不足,总结经验,为下幅作品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关知识 - 技法

工笔重彩画用墨技巧

工笔重彩画如何用墨?工笔重彩画用墨技巧。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用墨的技巧也日趋成熟,产生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多种表现手法。
 工笔画

工笔画的用纸

工笔画的用纸:用熟宣纸和用熟绢。在工笔画中用熟宣纸和用熟绢是不一样的。
 工笔画

中国画常用的颜料

中国画常用的颜料有哪些?白色、黑色、黄色、赤色、绿色、青色。
 国画知识

常用的绘画语言

常用的绘画语言有哪些?1.黄金分割;2.质感;3.量感;4.空间感;5.体积感;6.二度空间;7.三度空间;8.明暗;9.轮廓
 绘画知识

工笔画铅笔稿

工笔画的作画过程:铅笔稿。铅笔稿是一幅画的根本。虽只是用单线表现形体,但不能有空、平的感觉,应具有一定的体积感、空间感、质感和量感。
 工笔画

工笔画之落墨

工笔画的作画过程:落墨。落墨是一幅画成败的重要步骤,直接体现你对线条的认识和处理,对毛笔性能的掌握与应用,对画面节奏的把握和控制能力。
 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