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是人们比较喜爱的动物之一,它对人忠诚,体态雄健鬃毛秀美、色泽高雅。走起来如行云流水,敏捷潇洒;奔跑时似狂风巨澜,豪迈勇猛。
马是人类精神生活中崇尚的“神物”、“天马行空”、“马不停蹄”、“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等,都是以马的精神或形象创造的词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马精神,其积极向上的内涵从古至今就给人们以无比的力量和强劲的鼓舞。
宝马良驹是杰出人才的象征,“千里马”的称号,是授予那些具有雄才大略之人的桂冠。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因受马的精神意志鼓舞,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又有多少英雄儿郎,因行骏马的相助征战疆场,如虎添翼,从而驰骋疆场,勇往直前。马是历代画家喜爱描绘的对象。汉代画像砖中的《群马图》、金代的《六骏图卷》、魏晋壁画中的《牧马图》、宋代的《五马图卷》、唐代的《夜照白图卷》、元代的《饮马图》等,都是我国美术史上画马的精品之作。现代的徐悲鸿是杰出的画马专家。他们不但对马的精神有高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画马的技法上都达到炉火纯情的程度。为我们学习画马,塑造马的形象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宝贵经验。
一、首先应当学习怎样欣赏马
人们对马早已有了美的认识,这主要是根据马的外观体态和动态时产生的美感形成的,如果再从马的精神和品格角度去感悟马的内在美,便可进入更高的审美高度。所以在欣赏马时应当从相貌和情感两个方面去体会,只有将外在美和内在美结合起来,对马的真正美才能品味得更为贴切。
马在站立时,四肢端正,颈部挺拔,庄严威武;在奔跑时,挺胸展躯,四蹄腾飞,叱咤风云;在欢叫时,昂首伸颈,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由于马的性情及展现出来的风采雄姿,也就常给人们带来许多美好的愿望,这种自然的高尚的、纯真的美正是人们赖以追求的高尚情操。
二、马的练习法
进行速写和默写的练习,主要是为了能灵活、熟练地掌握马的各种形体动态,并牢记在心里,以便创作时能运用自如。速写是用简洁和概括的手段描绘对象。马的动态千变万化,主要靠细观察,并从中摸索到动态规律,画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如马在行走时,前腿和后腿左右交替运行,头和尾的摆动随着四肢的运动上下左右顺势变化。只要掌握了基本规律,无论出现什么复杂动态,都能抓住大的趋势,生动、准确、顺利地描绘出来。具体用速写方法描绘马,可根据每一个人的习惯寻找不同的起点。按一般规律讲,先从肩胛肌开始比较好。从肩胛骨起笔然后依次画出前腿,通过前腿的运动形态,基本上就把马的整体动态趋势定了位。然后接着画臀部和后腿。注意臀部和后腿一定要与肩胛和前腿的运动姿态相吻合。
肩胛和前腿、臀部和后腿及腰部和腹部连接起来之后,剩下的就是头部、颈部和尾部了。这三个部分的次序是:先画尾部,然后画颈部,最后画头部。最后画头部的原因一是头的动态趋势要和躯干的整体趋势相协调;二是当整个躯干和四肢都完成之后,心里已经有了底数,便可以拿出充足的时间画马的最精华的部分了。
三、马腿画法
画马腿时,无论是表现运动中的马,还是静止时的马,都要把结构画准,要反映出在不同动态下马的腿部的变化关系。用笔、用墨的不同,也体现着光或速度的效果。如奔跑中的马,腿的伸展、收缩,不仅有阴阳向背的变化,同时还有速度的变化,如果掌握了这些要点,再以得当的笔法、墨法表现,就会准确地勾画好马腿。
四、勾勒、皴擦和渲染相合的画法
这种画法的次序是先用勾勒方法把马的形体轮廓画出来,墨线要注意浓淡虚实的变化,再用皴擦的方法把骨骼、肌肉凹凸的结构关系体现出来,最后用淡墨、赭石和花青渲染即全部完成。如果直接用毛笔在生宣纸上画没有把握,可先在图画纸上用铅笔把稿子起好,然后拷贝到宣纸上再用毛笔画。这样,先把形的问题解决了,便可大胆地用笔用墨了。画马头时,不仅要注意把握马的头面部在不同姿态下五官之间变化的关系,更要准确地表现出结构关系,才能做到神形兼备。
五、画马的步骤
第一步先从肩胛骨下笔,勾勒和没骨用笔同时并举,并在适当部位加上皴擦的方法。
第二步画臀部,方法同上。
第三步用墨色有变化的笔侧锋画肋。
第四步画腹和腰主要用线勾。
第五步画颈部,画法同第一步,墨色浓度要次于肩胛。
第六步画四肢,主要用线勾勒。蹄冠和蹄用笔要坚实,线要有力度,关节部分把骨骼表现出来。
第七步画鬃和尾,笔锋要散开,以表现毛的飘逸和质感。
第八步画头,先画眼、鼻骨。再画鼻孔、面颊。巧用干湿浓淡墨,用笔要丰富。